▲大学城寄宿型学院思学院本学期推出的两门课程为本科生提供了在与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起工作时建立联系的机会。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大学城寄宿型学院思学院 (Residential College 4) 的学生们结识了一群非比寻常的朋友,乍一看与20多岁的大学生们大相径庭。在项目讨论期间,与本科生并肩而坐的是他们的团队成员:银发苍苍的长者们携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而目光炯炯的中学二年级学生则充满了青春的好奇与活力。
或许有人会对三代人共同参与学校项目的新颖性及其前景进行深思,然而,从餐桌上传来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参与者们已经建立了跨越年龄的友谊,并打破了老龄歧视的桎梏。
▲《反思年龄:联系的潜力》课程的参与者在女皇镇中学的一次活动中有幸迎来了长寿工程创始人兼主席 Kenneth Stern 先生(中,穿紫色衬衫者)的来访。应对老龄化和老龄歧视的挑战这些小组项目是思学院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新推出的两门学分课程的一部分,两门课程分别名为《反思老龄化:融合的潜力》(Rethinking Ageing: Potential for Integration) 和《反思年龄:联系的潜力》(Rethinking Age: Potential for Connection)。这两门课程于2024年1月开课,旨在通过引导本科生接触服务学习和代际联系的核心概念,共同创建切实可行、持续发展的代际联谊活动来消除老龄歧视成见,增强社会凝聚力。
这些课程由思学院高级讲师兼学术主任陈韵琳 (Lynette Tan) 博士主持,并得到了文学暨社会科学学院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日本研究系副教授汤玲玲 (Thang Leng Leng) 的协助。汤副教授同时是女皇镇保健区 (Health District @ Queenstown) “有意义的长寿”工作流的共同负责人。课程共吸引了32名新国大本科生、35名女皇镇中学 (Queenstown Secondary School) 的学生和24名来自女皇镇两个乐龄活动中心的老年人参加。
在代际联谊活动中,人们往往认为老年人只是单向接受者。而这两门思学院课程却热忱地邀请老年人与中学生一起走进课堂,在构思和共同创造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贡献者。
思学院课程为女皇镇保健区(一项由新国大、国大医学组织 (National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和建屋发展局 (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 共同发起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倡议)下正在进行的活动做出了贡献,以帮助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安享晚年,实现有意义的长寿,一直是女皇镇保健区的目标。该倡议自2021年底开始试运行,目标是推出政策措施,为新加坡在2026年向超级老龄化国家的人口结构转变做好准备。届时,新加坡将有至少21%的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女皇镇因其人口结构与超高龄社区十分相似,每四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65岁或以上的老人,而被指定为保健区的试点地点。
兴趣与学习机会的融合▲课程经历让郑敏凤(后排左二)及其小组成员对老年人和代际联谊的价值有了不同的看法。她们与汤玲玲副教授(前排左一)、陈韵琳博士(前排右一)以及两位年长的小组成员合影留念。数据科学与经济学二年级本科生郑敏凤所在小组提出了向长者学习麻将的想法,她观察到“长者们的活力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并提到了长者们在教年轻人打麻将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和手指间忙碌而灵活的姿态。
郑敏凤此前与长辈和青少年交流大多限于自己的大家庭中,课程的经历颠覆了她对老年人“疲惫”或“精力不足”的刻板印象。在这个多代人交融的社区中,“不同的故事、技能和观点交织在一起”,她不仅拓宽了对世界的理解,更是超越了家庭中的固有偏见,对老年人的认识也得以更加全面和开阔。
“我曾质疑‘代际联谊’是否仅仅对长辈们有益,但这种观念与事实相去甚远,”郑敏凤表示。
她补充说:“在这里,我得以深入了解那些拥有截然不同经历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每当我与他们发现新的共同点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而当我们产生不同的观点时,更是让我倍感兴奋。”
▲对于洪思伟来说,这门课程消除了他在与其他几代人交往和学习中的自我障碍。郑敏凤的课程同学,工商管理二年级学生洪思伟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他的小组活动挖掘了新加坡人热爱美食的心理,并探索了女皇镇的各种美食选择。从潮流美食到传统佳肴,小组活动旨在鼓励不同年龄段的人轮流向彼此分享自己的烹饪兴趣。
“在这个课程中,我有机会经常与老年人交流,让我认识到必须抛开成见,以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沟通意愿去接触他们。通过共度时光,追求共同的目标,我们可以消除这些感知障碍,促进真正的联系和相互理解,”他表示。
多代人的影响76岁的女皇镇居民 Thanamony D/D Pandian 女士表示,在参加该课程之前,她一直以为年轻一代普遍对照顾长辈缺乏兴趣。然而,这次经历让她大开眼界,了解到不同世代间存在的误解,尤其是每一代人都倾向于将对方视为不够友善。
她逐渐发现,年轻一代与她和她的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需要有人主动与他们开启对话,知道有人对他们感兴趣,”她解释说。“在交流和分享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认识他们,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说实话,我已经开始怀念这些孩子们了!”她调侃道。
▲陈韵琳博士(站立,身着蓝色连衣裙)微笑着注视着思学院本科生展示他们在本学期开展的项目。在为期12周、每次两小时的课程中,为三代人打造并推介课程,对课程主持者陈韵琳博士来说不失为一项挑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被培养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而在本学期,这种教学实践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陈博士分享道。
然而,女皇镇中学的学生、惠爱社区中心 (FaithActs) 和以斯帖活跃乐龄中心 (Esther Active Ageing Centre) 的老年人以及思学院的本科生的热情参与让她倍感惊喜。
“最让我深感满足的是,我认识到大学教育能够从根本上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本学期我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学生们展现出的承诺和努力,让我见证了教育带来积极改变的巨大潜力。”陈博士补充道。
来自女皇镇中学的中学二年级学生王胜鼓励他的学弟学妹们参加这个课程。“我们可以与新国大的前辈们和社区的长者们建立联系。这样的机会在外面能有多少呢?如果现实给了你改变想法的契机,你就应该把握住它!”他说。
(来源:NUS新加坡国立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