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闻动态

新闻集锦 通知公告 国大资讯
这堂“课”有点酷:新加坡中学生沉浸式走进新国大重庆研究院
2024-12-05

当线圈通电,磁场产生,激发新的电流;当人才互通,不同地区的“磁场”相互链接,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近日,来自新加坡莱佛士女中、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等多所知名学校的26名学子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研究院老师们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跨国“课堂”。


这堂“课”,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
研究院,在研究什么?


步入研究院大厅,迎面而来的宣传视频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从中新合作的战略定位,到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帮助大家对研究院建立了初步的认识。科技展厅中陈列的各类前沿技术模型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原来,这些能改变生活的科技力量,正在这片互联互通的“磁场”中孕育、成长。


走进实验室:物理与化学不再“高冷”

“电生磁、磁生电”,“分子运动”……这些同学们在课本中时常碰到的知识,伴随着实验室仪器指示灯的闪烁,顿时变得鲜活起来。

在智能传感与人工智能中心,研究人员利用一个简单的电感线圈实验,展示了电磁原理在磁悬浮列车等尖端领域的应用。当话题转向“摩尔定律是否能无限延续”时,一位到访的同学提到:“量子效应将限制晶体管数量的无限增长。”这一观点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随后,磁场定位系统的展示更是让大家领略了这一技术对于精准医疗领域的重大意义。


在先进制造与材料中心,物理与化学的交叉应用得以凸显。同学们通过研究人员的讲解,了解到储能材料的制备、电池组装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背后的核心原理。与此同时,大家还观摩了化学仪器的实际操作及“纽扣电池”的装配流程,切实感受基础学科间的紧密联系。


观察、触摸、感受、思考,这一系列沉浸式体验,让课本上的知识不再“高冷”,而是变得鲜活具体、触手可及。研究人员鼓励同学们:“科学研究的核心正是建立在中学的基础知识之上。大家要在这一阶段夯实基础,多动手实践,在探索中培养兴趣。”

走进产学研:从校园迈向世界

人才交流的作用不仅在于知识的碰撞,更蕴含着联结世界的力量。在研究院,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国际科技产业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深入了解了研究院在创新创业及人才培养领域的发展及成果。从“走出去”的“311”联合培养项目,到“引进来”的国际青年交流项目,再到如今更年轻的新加坡学子来访,研究院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加强中新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这场跨国“课堂”,不仅帮助新加坡的中学生们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了对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直观了解到重庆研究院的发展成果与创新活力,为中新合作的“磁场”注入了新的能量。期待这些正能量,在未来产生更多的链接。